昨日上背包客棧,看到一篇熱鬧滾滾的文章,
標題大略是: 30多歲達到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環遊世界,你也可以,
結果是砲聲隆隆,煙硝四起.
這位現年33歲的正妹,嫁給38歲的美國人,
兩人無房,無車,無子,
他們先找低消費的中南美試驗一年,
證明只要年支出不高於資產的4%,事實上未動用到本金,
也就是說他們的投資報酬率(被動收入)有達到5%以上.
版主Winni也說,收入比她和她老公高的人,現在仍在工作;
或許用"財務仍未達到自由"較貼切.
所以差異不在收入多,而是在支出少,儲蓄投資率高;
而且越年輕開始累積,就越早享受財務自由的成果.
和我年齡相仿的朋友,大多仍在工作,
有些人與財務自由無關,
只是正享高位高薪的黃金期,退了可惜,
何況退休後還不知做什麼好呢.
需求越少,人越自由,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反而相信擁有越多就越安全.
安全感這個詞很虛幻,越追求越沒有.
或許它存在於基因裡,人是天生不平等的.
中國人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五子登科,
妻子,孩子,房子,車子,銀子,
問題是為了擁有,反而成了負債者,
你敢忠於自己,不受世俗的價值觀影響嗎?
Winni的4%rule(專家提出的)如下:
假設你的年支出為X萬/0.04 = 假設的退休金.
另一說法: 年支出 x 30年,只要能過前30年,以後就沒問題,
退不退休是一回事,
想過怎樣的生活?怎樣才算是活著?
及時行樂?很好,只要能一直持續下去;
五子登科更好,只要心甘情願就好
.....................
自己從來不是位精明的算計者,
如果照我一些同學朋友的計算,我應該不符安全退休的條件,
我憑"直覺"覺得自己應該可以退休,
而且我想要儘早退休,享受自行安排生活的自由.
經過5年退休生活的體驗,
自覺身心比退休前還略微強健些.
至於財務問題不外開源,節流,
我和Winni有相同的想法: 節流比開源重要.
1) 首先做個非負債者 - 房子可以大換小,市區換郊區,
子女早日讓他們獨立,守好老本,
車子非要不可嗎?
2) 養成詳細記帳的習慣,我個人月底結帳時還細分為食衣住行育樂六項,
所以非常清楚日常生活的必要支出,和增加生活品質的支出.
3) 別讓財務專員耗損你的老本,
4) 健康生活是自制力的展現,節流或說理智消費也是其一,
5) 雖然不可糊塗過日子,但也無須為不可知的未來恐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