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9262.JPG

第一段行程接近尾聲,

2016-07-01我們從Sarlat經St. Emilion往Bordeaux還車,

7/02參加Bordeaux遊客中心舉辦的酒莊半日遊,

7/03從Bordeaux搭TGV到巴黎,

7/04 Lisa飛回台北,Pheobe和我展開第二段行程.

 

DSC_9098.JPG

Greater St. Emilion大聖埃米利翁區在1999年列名UNESCO,

是世界第一個葡萄園區.年代可推至第二世紀的羅馬時代,

而從19世紀以來,葡萄是此區唯一的農作物.

 

上圖為殘存於葡萄園中的古城牆.

 

DSC_9100.JPG

St. Emilion的名稱和一位八世紀的傳奇人物Emilion有關,

他從出生地布列塔尼沿著大西洋海岸前行,立志做個修行祈禱者,

離世前的17年都隱居於St.Emilion的洞穴中,

他的追隨者則將St. Emilion建設為葡萄酒產區.

 

上圖: L'eglise Collegiale et son Cloitre

 

DSC_9105.JPG

DSC_9107.JPG

從教堂上方俯瞰中古山城和遠處的葡萄園.

 

DSC_9106.JPG

La tour du Roy

與教堂在同一廣場的哥德式塔樓,同樣都屬古蹟.

 

DSC_9111.JPG

"Monolithic Church"

是指由整個岩塊雕鑿而成的教堂,當然後方為增建.

上三圖就是站在牆的上方廣場俯瞰.

 

DSC_9108.JPG

山城陡坡

 

IMG_0597.JPG

在路邊的小店買Macorons馬卡龍,

St. Emilion號稱是馬卡龍的故鄉,這是馬卡龍的前身,

非常質樸的外觀,有著非常濃郁的杏仁味,我喜歡.

 

DSC_9109.JPG

St. Emilion是以波爾多為中心的四大?葡萄酒產區之一,

看別人遊記直接進洞窟酒窖參觀,

這家把酒牌酒價標在門口,只是我們沒打算買酒,又沒見到其他遊客.....

喝高價酒對我而言完全是浪費.

 

DSC_9113.JPG

城邊的葡萄園,這石壘的牆是千年?古蹟.

St. Emilion從中古時代就是採石場,也因此留下很多洞窟地道,

而它的礫石土質也造就了它獨特的釀酒葡萄品種.

 

DSC_9118.JPG

從城邊的高處回望市中心教堂.

 

DSC_9120.JPG

一路逛了許多美麗山城,St. Emilion受盛名之累,沒得到我們太多的讚嘆.

 

.......................................

 

波爾多是次於巴黎,里昂,馬賽的第四大城市,(網上也有稱其為法國第五大城),

我們在這住兩晚,住宿訂得很緊張,還粉貴;有些莫名其妙:

後來才知歐洲足球盃7/02在此開打,

街邊牆角有年輕人舉著牌子: need ticket

 

DSC_9126.JPG

遊客中心永遠是我們的第一站,除了有免費地圖可拿,它也一定位於主要景點的旁邊,

我們先來此確認明天酒莊之旅的集合地點和時間,

柱廊建築是國家劇院Grand Theatre,為18世紀新古典樣式,

這也是波爾多建築物的主軸.

 

IMG_0560.JPG

這個巨大的人臉雕像很醒目,不知是何典故.

 

DSC_9127.JPG

街頭藝人的懸空坐姿,當然是有機關的.

 

DSC_9128.JPG

Rue Sainte Catherine是法國最長的商店街,這人潮也算是旅法以來難得的現象.

旅伴開始採購行程.

 

.....................................

 

7/02天氣更陰,我們先確認明天搭TGV往巴黎的電車路線和花費時間,

在酒莊半日旅1:15pm集合時間前,先做些市區觀光.

 

DSC_9131.JPG

Pont de Pierre (1819-1822) 建於拿破崙一世時代;

是波爾多第一座橫跨加龍河的石橋.

 

DSC_9135.JPG

Basilica of St. Michael建於14-16世紀,

波爾多是僅次於巴黎,保有最多歷史古蹟(362件)城市.

 

 

 

DSC_9145.JPG-1.JPG

當時在參觀時,特別覺得彩繪玻璃的圖案,色彩與教堂的年代不太搭調,

回來上網一查,原來原始的窗戶都毀於1940的大轟炸,這些是近代的作品.

 

DSC_9146.JPG

我個人很喜歡這些誇張的線條,瞧瞧那特長的手臂與食指,

和下方的古雕像相唱和.

 

DSC_9149.JPG

耶穌背十字架就死的聖經故事.

 

 

DSC_9138.JPG

波爾多的教堂還有個比較特殊之處,鐘樓和教堂主體建築是分開的,

是為了防止鐘聲的震盪.鑒於15世紀.

 

IMG_0576.JPG

當天教堂前廣場有市集,感覺龍蛇混雜,人種多元,

從法南一路行來,市集的歡樂氣氛,在此蕩然不存.

 

IMG_0590.JPG

遊客中心附近的bar,拜歐洲足球盃所賜,熱鬧得很.

 

波爾多的酒莊之旅,在波爾多官網報名付費,自行列印票證,

當天遊客中心前出發,上車前驗票證,

多樣行程,我們挑的是半日遊,1:30 -6:30pm,提前15分鐘集合.

當天週六參觀Medoe兩家酒莊,38歐元含大巴,導覽和品酒.

 

DSC_9157.JPG

出發時市區下小雨,導覽強調酒區有特殊的微氣候(micro climate),

車行約一小時後,葡萄園和酒莊,清新小鎮成為主景.

 

DSC_9163.JPG

第一家酒莊規模不大,廠方代表滔滔介紹製酒過程,

品酒的地方天花板牆角都是潮濕的污痕 .似乎沒人買酒.

 

DSC_9170.JPG

我們搭乘的大巴.

 

DSC_9174.JPG

第二家酒莊可就非常大器了,莊園四周散佈著無數名家的雕塑作品.

男人拿著尺在丈量雲層,氣候對任何農作都是很重要的,

右側稍遠處的貓頭鷹屋,我忙著拍照,不知是否有說明.

 

DSC_9176.JPG

導覽(黑西裝)問我們: 還要在介紹製酒過程嗎?大家回:不要.

黑風衣是廠方代表,需要導覽將法文翻譯為英文.

 

DSC_9182.JPG

這件雕塑是葡萄樹,當地原本種植葡萄樹一再失敗,有鎮邪祈福的意思.

 

DSC_9185.JPG

隨風會變換造型的雕塑.

 

DSC_9186.JPG

前方依舊是多樣雕塑,建築物面對著水池,覺得酒莊主講究風水.

 

DSC_9191.JPG

前方藍色圖案的建築物也有典故,驅逐疾病之意.

 

IMG_1407.JPG

室內也有很多雕塑,一位日本女士和導覽討論起雕塑作品,

只是我們這位導覽對酒比較有興趣,團員問她有特別偏好的酒莊嗎?

沒,他們根據菜色決定酒款,家裡會備有多款酒.

 

IMG_1408.JPG

兩家酒莊各提供三款酒試飲,可吐也可續杯.

這家酒莊團員就捧場買了不少酒.

 

IMG_0592.JPG

回程,我前方的俄國?女人採取半躺臥姿勢,我隔座退讓到最後一排去,

她的舒服完全建立在我的不舒服上面,她對我的示意充耳不聞,

原本和她一路搭訕的美國男士,面露難堪,好吧,算了.

導覽原本坐在她腳下的位置,也閃了.

 

6:30pm回到遊客中心附近,部分電車線交通管制,足球場應該就在附近;

我心中可是寄掛著"水鏡: Miroir d'Eau,這個波爾多必遊景點.

 

DSC_9215.JPG

Place de la Bourse網上多翻譯為交易所廣場,

建於1730-1775路易15時代,

這裡是小朋友奔跑遊戲的所在.

 

DSC_9217.JPG

另一側是沿著加龍河的散步道,在前方還有小花園,

是市民休憩的好所在.

這裡又被稱為月之港Port of the Moon,

前方Pont de Pierre入目,後方有碼頭.,也是波爾多列名UNESCO的主因.

 

DSC_9220.JPG

要等夕陽西下,還有段時間,決定再去踩些景點.

 

DSC_9222.JPG

Porte Cailhau

 

DSC_9227.JPG

Sainte Andre Cathedral始建於1096年,

現存最古老的Royal Gate建於13世紀(左側維修中),

其他部分多為14-15世紀建築.

 

 

DSC_9229.JPG

DSC_9231.JPG

 

教堂內部及側門雕刻.

 

DSC_9223.JPG

為了防止鐘聲震動而與教堂主體分開的鐘樓Tour Pey Berland,

建於1440-1500,因為經費短缺,鐘體是在1851年才安裝,

上方金色聖母雕像是近代所立.

 

DSC_9225.JPG

教堂附近廣場不知名雕像和集會發表議論的團體.

 

DSC_9234.JPG

教堂旁邊的市政廳.

 

DSC_9237.JPG

晚餐休息後再度來到"水鏡",9:40pm的天色,

亮燈是10pm以後的事.

很慶幸早上的陰雨,在午後一掃而空.

 

DSC_9238.JPG

DSC_9242.JPG

 

小朋友回家了,現在是成人的天地.

 

DSC_9254.JPG

10:10pm沒人和我搶正中的王位.

 

DSC_9262.JPG

10:20pm拍到電車後打道回府,藍調都還不夠深.

 

.............................

 

IMG_0600.JPG

隔日7/03清晨等電車往火車站時,用手機拍的晨彩.

 

 

arrow
arrow

    閑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