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9/24 day 26th
到了最後一站,心裡想著要好好休息,結果還是累死了.
(9/23從Bari抵達Rome,待check-in住宿已約11pm)
覺得義大利政府把觀光客當成搖錢樹,
所以沒買Rome Pass,沒買交通票券,也沒先上網買預定票(要加價).
住在火車站附近,早餐後走路出發,目標是古羅馬市集(Roman Forum),
先經過上圖的S. Maria Maggiore,這是羅馬四座羅馬會堂(Basilica)之一.
另外三座是St. Peter's Basilica, St. John Lateran(主座教堂)
和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正在進行禮拜儀式
接著又經過San Pietro in Vincoli鎖鏈教堂,供奉聖彼得被囚時的鎖鏈,
這座教堂所以有名還是因為米開蘭基羅,
他受教宗Pope JuliusII所託建造陵墓,
結果哩,大家都把目光放在米開蘭基羅所雕的摩斯像上,
而忽略了橫躺在上方的教宗.
從古羅馬市集這邊買票並沒有大排長龍,
和圓形競技場合併的聯票12歐,中文語音導覽5.5歐,須要護照抵押,
我貼身收著,不方便拿就放棄了.
參觀這個古羅馬的發源地和市中心,須要有導遊的生花妙語,
他們手上都有一本圖冊,底層是現狀,上層是古建築復原圖.
從古羅馬市集往Palatine Hill走,就與圓形競技場對望.
右側為Arch of Constantine康士坦丁拱門,
另請注意圓形競技場三層外牆的結構,高達48米,
現今裸露的外牆是天災(地震)和人禍(石材被用於其他建築)的結果.
共有80個拱門,也就是80個進出口,門上標有號碼,
觀眾依門號座號入場,如同今日的體育場,
所以可以容納5萬觀眾的場地得以井然有序.
從圓形競技場回拍古羅馬市集
左邊Palatine Hill是古羅馬宮殿所在地,也是現今Palace的字源.
圓形競技場真是偉大的建築啊,長189M x 寬156M,面積達2.4萬平方公尺
二樓有展示廳說明古代(2000年前)的建築工藝,
想像這個可張起天棚,原本以白色大理石裝飾的交際場所,
據說這裡還可注水表演海戰,我沒導覽,無法明瞭這些技術問題.
只順便聽到一位導遊以申冤的口吻說:
根據記錄鬥士的死亡數是19人,而非血流成河的殘酷場面,
而且不遠處還有個鬥士訓練學校.
圓形競技場Colosseum建於西元72-82年間,直至523年禁止競技.
這是世上最大的圓形劇場,2007年時被選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參觀完圓形競技場,雖然人頗累但時間還早,搭車1.5歐去聖彼得教堂,
先找家餐廳歇歇腳,"順便"吃午餐,
生火腿前菜,旅途中吃了許多次,這次肉香最濃,
瑪格麗特匹薩是小弟推薦的,來到匹薩創始國,居然是頭一回點它,
端上時起士還在冒泡,好吃極了,
最後一天參觀完梵諦岡博物館又來吃了一次.
參觀聖彼得大教堂免錢,但是排隊人龍啊,
廣場上排了許多坐椅,教堂前兩座雕像,Saint Paul & Saint Peter
聖彼得大教堂建於1506-1626年,歷經多位建築師,
米開蘭基羅(1475-1564)於耄耋之年(1546-1564)參與建築計畫,
教堂圓頂雖然在他去世之後的1590年才完成,
但一般都稱是他決定了最後的設計圖.
教宗從正中二樓陽台發表演說.
米開蘭基羅的圓頂 (直徑41.47M,高136.57M),
直徑小於羅馬萬神殿(43.3M),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44M)
但是最高的.
圓頂下方是貝里尼Bernini所建的青銅華蓋(Baldacchino 1624-1633),
據稱是世界最大青銅作品,
華蓋下方就是第一位羅馬主教,第一位教宗Saint Peter的墓室.
有個憑票入場的禮拜,其他人等被圍在外圍,
貝里尼30M高的華蓋前方祭壇下,另一件他的青銅作品:
聖彼得寶座(Throne of St. Pieter 1656-1666)
從面對教堂的右方買票7歐搭乘電梯上圓頂,只到中層,後段仍須爬梯.
這是中層可近窺圓頂和體會教堂內部的廣大.
貝里尼(Bernini 1598-1680)所建的廣場,
被譽為是最高貴的設計,最偉大的入口引領人们進入最偉大的教堂,
前方的via Conciliazione通往台伯河Tiber River畔的聖天使堡.
梵蒂岡是全球最小國家,中央長方形建築是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花園與宮殿
回望米開蘭基羅設計的圓頂.
擔任梵蒂岡守衛的瑞士傭兵,這服裝可真奪目,一向如此?
1995年的印象已渺.
繼續走往台伯河畔的聖天使堡,雙腳真是太操了,對不起呀.
據說台伯河對岸還保有中古風情,最終沒再來.
走回地鐵站前再拍一張傍晚的聖彼時廣場,人群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