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595  

在學習太極拳的第8個月,買了張義敬先生所著的"太極學理傳真"這本書.

如獲至寶啊.

 

在作者所列的學太極拳成才難的第一條就是:明師難得,

又說: (學者)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樣葫蘆,而實際未得此中三昧.........

,以誤傳誤,必致自誤誤人,最為技術前途憂者也.

 

 

 

書是前輩高人寫的練拳經驗,功夫未到的時候,有些地方也是看不懂的,

就先從解惑開始.

 

曾經有師姐強調"含胸拔背"這個要領,她說:肩向前聳,就像流氓走路,

我是新手不敢質疑前輩,

不免胡疑:打太極拳即使無法仙風道骨,至少也要神氣飄逸吧?怎的練成流氓樣子?

作者的老師,李雅軒大師(鄭曼青大師的師兄)怎樣說? 

"太極拳是以端正(自然)為主要的基礎,在這種基礎上,胸腰脊背為了動作的需要,

有時含,有時挺,有時凸,有時凹...."

作者又如何形容李雅軒大師的拳架呢 ?

"開展大方,氣魄雄偉,神意內斂,渾厚沉著,神氣飄逸"

 

DSC_9278.jpg  

學習的途中,師兄姐也會說些口訣,

以鄭曼青大師的名諱,而引申出的初學要領:正 , 慢, 輕

立身中正,立如平準,看似容易,實則很難,在(手腳動作)虛實轉換之間,

重心轉換,中心卻不可偏移.

李雅軒大師說: 只要一身鬆開,虛著頂起勁來,氣自然地沉到丹田,

上有提勁(虛靈頂勁),下有沉勁(氣沉丹田),物必自直並且勁整,

一提一沉,自然就會端正.

全身鬆開,自然會下墜,神頂起來,自然會有靈機.

 

練拳以來一直為立身中正和沉肩墜肘所苦,

注意力總放在手腳擺放的位置,肚臍是否對正前方了?

也不知要如何沉,墜?

不讀此書,真不知還要迷惑多久?

 

學太極拳(讀了此書)之後,在日常生活中,會自然檢視身體是否放鬆,姿態是否端正?

我的頸,肩,上背部最易酸痛,

虛靈頂勁大有助益,下巴內收,頂頭懸(鄭曼青大師說:將玉枕骨(後腦勺)豎起,

由頸至脊背自然挺直,

關於氣沉丹田的中定,鄭曼青大師的說法是:

尾閭與夾脊中正對直,方為不失中定.

 

"鬆柔是太極拳的靈魂"

"太極拳中的一切巧妙和健身的效果,都是由鬆柔而生,或從鬆軟轉化而成"

 

這個靈魂話題,留待下篇再談吧.

 

20131121_宜蘭_7057.JPG   

關於慢,書上說:練太極拳特別強調緩慢寧靜,目的之一 就是為了爭取到充分的時間,

好耐心細緻地去做默識揣摩的功夫,去培養並不斷提高靈敏的觸覺.

不論鬆,靜,圓,勻,上下相隨,節節貫串等等,太極拳的原理,

都是要很慢,才能貫徹到實踐中去的.

 

慢,對我而言是唯一能輕鬆上手的事,

因為慢,所以呼吸深沉,

因為慢,才能大開大展地練拳架,讓筋腱得到較大的鍛鍊,

因為慢,才能自我檢視拳架中的問題 - 還真是多啊.

因為功夫未到,無法全面照顧,目前只能先檢視骨節是否鬆開?

是否氣沉丹田?立身中正?

 

20131121_宜蘭_7060.JPG  

而輕是走向鬆的手段,去除身上的硬力.

要如何輕呢? 用意不用力.

 

李雅軒大師說: 

 

 太極拳功夫是穩靜鬆軟中,求輕靈虛無.

練功夫要能輕,輕到空無所有;要能重,重如山岳.

架子是本,要鬆軟舒適地練架子,最為要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太極拳
    全站熱搜

    閑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