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拍的第二個地點,此時雨勢由雨絲增強為牛毛細雨.
照片中的迷濛是霧氣和雨絲共同的作用.
被雨水浸濕的石雕更添風采,有圖為證,
洞窟中的佛像,被水浸濕的右半邊透著光潤,
濕-潤,有水才潤,
所以這個濕冷又起霧的天氣,給了不方便,也給了不同的美麗.
比起有若大賣場的豪華大廟中價值不斐的佛像,
真心喜歡錯落在草叢樹叢中的這些石雕.
這尊像有夠美,挑了兩個角度拍它.
相由心生,五官不可變,氣韻卻可變,
有人說40歲以後的女人,應對自己的美醜負責.
青苔淡抹,淡掃娥眉,這青苔也長得好生巧妙.
這兩尊,像是妙齡俏皮丫環,喜歡.
格友YY感嘆:拍照多年,不脫"記錄照"的框框,
我是很不長進的,
2012年在新疆喀什街上,遇到一位很美的維族小女孩,
我用類單眼相機AUTO模式替她拍照,很時髦的年輕母親看了螢幕,讓我再拍一次,
兩張都背景雜亂,拍得很爛,相當羞愧的經驗.
所以繳錢學攝影之後,只求能拍好記錄照.
在FB上看過這樣的構圖,至於角度就不確定了.
攝影好玩的地方就是相同場景,拍出的效果卻大有不同.
......................
第三個外拍地點原本是老梅石槽,
兩年前曾去過一次,淒風苦雨,風雨正對著鏡頭打來,
腳架沒架穩,減光鏡片掉落,初學攝影時的手忙腳亂.
老師說:這種天氣就不必去了,
還真和它無緣.
替代方案的墓園,忘了名稱,
停車時,雨正大,有些同學懶得下車,我是其一,
很想回家洗熱水澡,
為了防起霧,車廂內的冷氣比車外還冷.
雨勢稍停,還是去拍個幾張吧,
不希望自己的懶散影響到隔座的同學,
她說:外拍了4次,還沒找到感覺.
自己隨手拍時還頗能自得其樂,跟團拍後,既沒抓到老師指導的重點,
又失去自己發現的樂趣.
我"當然"建議她要黏緊老師,並加入Line,以便互相觀摩.
要不要換個智慧型手機呢? 我都沒Line.
老師竟然在這種天氣條件下,玩起縮時攝影,
難怪她是老師.
我想回家洗熱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