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7201.JPG

前些日子在關渡的北藝大拍照,

兩位女生在廊下打太極拳,神情安靜,姿勢柔美,

可惜參加團體外拍,只能匆促拍了兩張照片.

 

DSC_7202.JPG

最近同學line了一篇文章,說某骨科名醫說:

爬樓梯和爬山是最笨的運動.

我個人是挺質疑這個說法,

記得許多年前在電視上有位資深女士現身說法,

她的膝蓋腫痛被醫生判定必須置換人工關節,

結果她天天拄著杖去爬陽明山,

半年後已是行動自如.

 

在網路上也有大陸的電視台,訪問復健運動專家,

專家說: 打太極拳把膝蓋給打壞了.........


而我的狀況卻是打太極拳把我淵遠流長的膝痛問題打掉了.

30歲之前參加健身房的有氧舞蹈時,就有膝蓋外側的疼痛問題,

因為休息就沒事,也不曾就醫.

40歲時,只要下坡就痛,從此不敢爬山,

曾經去台大就醫,當時痛得無法彎曲膝蓋下蹲,

照了片子,老醫生說: 骨頭很好,沒問題,

就醬.

 

因為醫生從未給過確切答案,所以不是很明白自己的膝痛原因,

近年看了些文章自我揣測,我的關節易鬆動,所謂筋骨錯位,

肌耐力不夠的時候,非常容易拉傷.

而我退休前是偶發的運動,一周上一次瑜珈課,猛拉筋,

或跳氣都快喘不過來的有氧舞蹈.

所以膝痛就成了不定時炸彈,忽好忽壞.

 

解決膝痛問題,是在接觸太極拳之後,

而一位與我同時開始練拳,小我三歲的女士,卻在三個月後因為膝痛終止練習;

我的幸運可能原因是:

1) 原本的膝痛成了提醒我姿勢不良的警鐘.

2) 每日鍛鍊,增強了肌耐力.

3) 對放鬆和氣沉丹田的領悟力算是不賴. (放鬆可降低受傷機會,氣沉丹田可增加穩定度)

4) 參加林木火老師的研習班,得良師益友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

 

一般人在談防止膝蓋受傷時,通常只會強調: 膝蓋不可超過腳尖;

事實上在動態連續動作時,怎可能低頭查看?

太極拳講究虛實分清,重心常在單腳間轉換,

如果轉換重心時,身體晃動傾斜,再加上肌肉緊繃,這就是受傷的主因了.

 

如何才是正確的姿勢?

尾閭中正神貫頂 .....拳論

磨轉心不轉.......楊澄甫大師家傳

從頭頂到尾椎的中軸線,在動作中不可前傾後仰,不可左歪右斜,

拉弓步時左右胯,不可高低或歪斜.

呵呵,這個尾閭中正的問題,練拳將近4年的現在才稍有些把握.

 

上圖兩位拳架的輕柔,無可挑剔,若要吹毛求疵,

第一張稍稍犯了現今練拳人最大的通病: 埋頭,彎腰,翹屁股.

這是前人畫蛇添足提出"含胸"理論的流毒,

拳論說的是"頂頭懸" - 宛若束髮懸於樑上.

"尾閭中正" - 屁股收起,坐正, 所謂坐胯 - 蹲馬步開胯的要領.

太極拳上懸下沉,姿勢很是端正的.

 

第二張略有聳肩,屁股後退,也就是身體前傾的毛病.

沉肩墬肘是練拳必經的難點,

屁股後退還是犯了"尾閭中正"的難處.

 

練習太極拳分為體,用兩面,武術的應用暫且不論,

初始的練體,目的在練筋腱的柔軟,彈性,

此時步乏要盡量大些,速度盡量慢些,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

這兩位的步乏太小了.

 

太極拳流派眾多,莫衷一是,

當真看過搖頭晃腦,無限陶醉的打法,

如何檢驗拳架是否打對?

在推手中要能化,能發勁;

 

太極拳的難處之一: 看不到自已的毛病,

所以良師益友很重要,

但是也常有好為人師,以訛傳訛的師兄姐,怎麼辦?

命也運也,

總之,持續運動,只要不受傷,總有好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閑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